祈福新年昨天市民在华岩寺喝了约5万碗腊八粥重庆新闻资讯生活dd-【新闻】
祈福新年 昨天市民在华岩寺喝了约5万碗腊八粥 - 重庆新闻 - 资讯生活
昨日,华岩寺为前来烧香的市民提供了免费的腊八粥
?
?
妈妈喂孩子吃腊八粥
?
??? 今年赶巧,元旦也正是传统的腊八节,在这一天,中国人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,寓意来年五谷丰登。腊月初八这天,寺庙要举行免费舍粥法会,以示普渡众生。
??? 头天下午开始熬准备了两三吨
市民清晨6点多钟就来排队
华岩寺就有这样的传统,每年这个时节,便会施粥。
今年寺院准备了3000斤糯米,此外还有包括白果、红枣等约20种原料。从前天下午开始,师傅们就开始熬粥,他们有一个大缸,可以一次性储存两三吨腊八粥,施粥的时候,只要加热即可。
清晨6点多钟,天才蒙蒙亮,施粥点前,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一直延伸到了步道上,还拐了一个弯,基本都是重庆市民。
他们带的家伙也各有特色,锅、盆、碗、杯一应俱全,还有拿着保鲜盒的,在风中等待,为的是能够喝到寺庙里的腊八粥,为自己带来一年的福气。
一个师傅说,现在排队的,有好些是熟脸,每年都能看到。等到再晚一点,游客们就该上来了。没带家伙的也不怕,这里有一次性餐碗和勺子,方便顺路来这里的香客食用。
李婆婆领了14碗
儿子儿媳闺女女婿都尝尝
7点整,施粥开始,好几个冒着热气的大桶被抬了出来,里面都是熬制好的腊八粥。师傅拿着大勺子,挨个舀,不管手里拿的什么家伙,只要伸过去,定会有一勺粥倒进来,不够的,可以再来一勺,再多就不行了。
没家伙的就用一次性餐碗,师傅舀好了放在旁边,排队自取就行。从上午到下午,施粥点前,都是一片热气腾腾,人们分成两拨,一拨排队领粥,领到了的就在步道另一边,加入吃粥的行列。
记者也去领了一碗,用勺一搅拌,里面的原料就都看清楚了:枸杞、桂圆、红枣、芍药、花生、红豆,还有好几种叫不出名字的。吃到嘴里,又香又甜又热乎,正好抵御严寒。
住在电大小区的李婆婆领得最多,摆在一个石墩子上,摆不下了,怀里还抱着两碗,我们数了一下,一共14碗,她好像是在分拣,看看哪一碗红枣多了,分均匀。嘴里还念叨着:带回家,让儿子儿媳,闺女女婿都尝尝。
还有个小伙子,拿着一个硕大的保鲜盒,盛了半盒子粥,心满意足地走了,看来家里肯定有人等着喝粥呢。
华岩寺唐代就有施粥传统
每年的原料还根据时令配制
元旦当天的华岩寺共施了约5万碗粥。华岩寺道坚师傅介绍说,华岩寺施粥的传统到底坚持了多少年,难以计算。华岩寺从唐代就有了,那时也有施粥的传统,至少已有千年。发展到现在,华岩寺的粥,已经有了20种不同的原料了,大米、糯米、红枣、红豆、黑米、桔皮、花生、山楂、绿豆、百合、蕙仁、葡萄干、红糖、冰糖、白糖等。具体制作过程、哪种材料先下、后下等都是保密的,而且每年都有变化。这个变化主要根据皇历、时令来配制。例如按照老皇历,今年是辰土年,而土主要作用在人的脾胃上,所以今年的粥,格外添加了一些益脾健胃的原料。等到明年,原料可能又不一样了,而且华岩寺的深井水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,这些才是华岩寺粥的特别之处。
?
年轻人都知道“腊八节”吗?
腊八节是春节的序曲
腊月就是农历十二月,根据古书记载,在中国远古时代,“腊”本是一种祭礼。在商代,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次大祭,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,以祈福求寿,避灾迎祥,其中以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,称腊祭,农历十二月也就称为腊月,举行腊祭的那一天就是“腊日”。从先秦起,腊日都是当成“年节”过的,只是时间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。直到南北朝时,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。
腊八节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它是春节的序曲,吃过腊八粥后,人们就开始忙着过年了,年味也日渐浓郁起来。有风俗专家称,腊八粥不仅仅是一种千年传承的食物,它已经形成一种祈福文化的载体,在目前经济吃紧的状况下,喝腊八粥的内涵有了实在的延伸和扩展。
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《粥谱》,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、清楚,调理营养,易于吸收,是“食疗”佳品,有和胃、补脾、养心、清肺、益肾、利肝、消渴、明目、通便、安神的作用。
本报记者 刘占良